当前位置:首页/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就创业服务中心

    联系方式:0816-6357158

    工作邮箱 : 2483455709@qq.com

    绵阳:涪城区机场东路83号 知行书社 

    梓潼:梓潼县永利街929号学工部3层

    就业举报监督电话:0816-2390321

    校企沟通工作QQ群:568195226


    就业指导
    求职技巧 | 招聘变培训?用人成骗人!警惕零门槛高薪兼职陷阱
    发布日期:2023-12-04 出自:就业信息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浏览次数:1552次 【打印】 【返回

    记者起底零门槛高薪兼职陷阱

    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城镇就业需求增多的背景下,就业市场的扩容提质无疑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找份工作不容易,但有一些所谓的“用人单位”或“培训机构”,打着招聘的旗号,声称可以提供工作或兼职,但前提是求职者要自费参加指定的岗前培训,这往往是巨大的陷阱。

    “零基础”兼职靠谱吗?

    在一家求职网站上,记者以“零基础”的关键词搜索相关工作后,不到五分钟,就收到了十几条陌生人发来的私信,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询问记者是否愿意做剪辑修图类的兼职。每单的报酬从150多元到190多元不等,而且这些招聘者都说即使不会相关技能也没关系,可以先学再做,是零门槛的兼职。

    随后,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联系了一家声称能够提供零基础影视后期兼职的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影视后期剪辑的前景非常好,兼职时制作1帧画面能挣10元-50元。这样一算,即使按照每帧10元的最低标准,制作1分钟的视频也能挣上万元。而要想挣这样的高薪,必须经过公司系统化的培训。

    为了让记者相信公司真的能给学员找到兼职,这位工作人员发来了一周之内多位学员收到兼职薪水的转账截图,以及和学员们的聊天截图,看上去似乎很可信。

    不仅如此,这位工作人员还展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称鼎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一家有500万元注册资本的“大公司”,在业内很有影响力。

    杭州鼎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们合作了很多企业,很多学员一开始做兼职,后来也有签约直接去上班的。学得好我们也可以推荐,也可能去电视台上班。

    参加公司培训  “先学后付”

    不仅可以获得高薪的兼职,学成后还有机会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听上去很有诱惑力。要想获得这个机会,就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培训学费4900元。如果掏不出这笔钱,或者担心有风险,可以选择“先学后付”。

    杭州鼎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现在学费只要首付100元,开课先学着,每个月交491元,交12个月。学一个月左右,一张海报两三百元,做两张就能赚出这个钱。哪个月赚得比较多,可以提前把学费还上,赚不到就不用交。

    所谓的“先学后付”真这么“贴心”吗?在校大学生小杨就被鼎岳公司零门槛做高薪兼职的宣传所吸引,报名参加“影视五合一”培训班,虽说小杨一时掏不出培训费,但是这种“先学后付”的方式让他打消了顾虑。

    签了培训合同后,鼎岳公司的工作人员又提出让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一家电商平台上购买一部和学费同等价值的手机,把手机寄到公司指定的商家。商家将手机卖掉后,再以学生的名义把钱转给培训机构。说是先学后付,但这样一操作,培训机构就拿到了全部学费。

    小杨算了一笔账,自己每个月要向他买手机的店家分期付款435.51元,一年下来总共要给5226.12元,这比当初承诺的培训费还多。但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培训后可以多给他找几单兼职,很快就能把每月分期付款的钱还上。思来想去,小杨还是同意了。

    但是在培训中小杨觉得课程质量不高,学了一个月后没有接到一张兼职订单,于是他要求退学退款。没想到工作人员说他学得不扎实,需要交钱升级继续学习。

    在工作人员的忽悠下,小杨又在电商平台上买了价值三千多元的手机,用来冲抵培训升级费,这样每个月要还的钱涨到了七百多元。可又过了一个月,他还是没有接到兼职单,这让小杨对这家公司彻底失去了信心。然而这次工作人员也没再用推荐兼职来安抚他,而是直接拿出培训合同,上面写着“自用户缴费两个月后,鼎岳将不再为用户提供退费服务”。看着这份自己签了字的培训合同,小杨意识到退费难了。

    花了几千元报了培训,但之前所说的兼职一个都没有,钱一分没挣到。为了不影响分期付款背后的征信记录,小杨还是要按时每个月还款700多元。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鼎岳文化公司把“先学后付”变成了分期付款,把消费者欠公司的培训费变成了欠电商平台的钱。求职者即使发现上当了,为了不影响征信,也只能硬着头皮每月还款。这家公司的其他客户也在网络平台上投诉了相关问题。

    这让警方意识到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商业纠纷。经侦查,民警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揭开了“零门槛高薪兼职”的画皮。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侦支队三队队长 周骥达:我们发现,这家公司兼职单根本就不存在,虚构了学员高额兼职的业绩,这和先前对被害人承诺有长期稳定的兼职单渠道严重不符。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打着“零门槛、高薪兼职”幌子的陷阱并不少见,忽悠人的手段也是花样多多,在某投诉平台上搜索,可以发现很多求职者投诉自己遭遇了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记者联系了一家被多位消费者投诉的公司,这位公司的工作人员自信地给记者介绍了公司的雄厚实力。

    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我们签约一些比较大的商家,比如京东做合作兼职,初期一千左右,稳定下来中后期学员三四千。现在国家打击电信诈骗非常厉害,咱们的兼职肯定是正规公司,我们都是终身提供兼职单,而且有很多兼职渠道学以致用。”

    为了验证这位工作人员的说法,记者联系了他所说的签约企业。

    京东客服:“我们未通过其他公司进行招聘,京东不管是兼职还是什么都是有专门自己的招聘渠道。”

    这不免让记者怀疑这家公司“终身成功”的兼职承诺,随后,记者联系一位在这家公司参与过培训的学员,了解她的兼职情况。

    求职者小王:“他们也没有提供兼职,而且我还是在校学生,用家里给的生活费还贷款,每个月要还将近四百元,挺坑的。”

    诱导参与付费骗局

    而除了这种兼职陷阱外,还有一些人是在应聘专业性很强的专职岗位时上了当。半年前,小袁在浏览招聘网站时,收到了一条招聘信息,对方声称是一家消防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员,要给公司招一名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员,虽然小袁并没有从事过相关行业,但对方并不介意。

    可在聊了一会儿后,对方却提出小袁没有一级消防工程师的证书,要想在行业内长期发展需要边上班边考证。随后,对方给小袁推荐了一家从事消防培训多年的专业学校,推荐他去报名学习。

    小袁:“这个钱不是交到公司,如果交到公司那边的话,我会多思考思考,但是这是找了一个培训机构,就没有过多思考。”

    小袁交了2980元的培训费,两天后,还没来得及上课,他就接到了这家消防工程公司人事发来的面试通知。虽然小袁也做了些准备,但面试时还是无法应对考官提出的专业性问题。结果可想而知,他并没有通过面试。小袁虽然有些懊恼,但想着自己还可以继续参加培训,将来还有机会从事这个行业,他觉得这培训费也没白花。可就在他还在认真地上着培训课时,突然接到了警察的电话,告知他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这个所谓的从事消防培训多年的专业学校和招聘方的背后操盘者其实都是同一伙人。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侦支队三队民警倪昀晟:“培训老师跟他们是一伙的,通过参加培训让应聘者心理上有个暗示:就算被面试拒绝了,但是这门课程还能继续学下去。所以并不会对诈骗公司产生大量投诉,规避公安机关调查。”

    在完成对受害人的取证工作后,上海警方将相关涉案人员雷某和刘某缉拿归案,雷某承认自己根本无法提供工作岗位,而为了避免露馅,他们精心准备了这场面试。

    而另一位涉案人员刘某告诉记者,这类打着招聘的旗号,诱导应聘者参与付费骗局,在业内叫做“招转培”,这类骗局除了套路要环环相扣之外,选择行业也很讲究,设局时选择的岗位专业性越强,相关考核的通过率越低,从业的门槛越高,被发现的风险就越小。眼下,正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面对这些花样翻新的套路,警方也特别做出提示。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政委钱世平:“求职者不要过分相信零基础可以做到高收入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当心在求职之前要先交钱,先交很多的培训费、先交很多的入职押金等,这类往往含着陷阱,特别要当心。”

    名义上是用人单位,其实却是骗人单位。这种骗局现在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招转培”。虽然骗子的所谓招聘岗位有各种各样,但最后都要落到培训和交钱上。对付这类骗局,求职者入职前一定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充分了解,一旦碰到入职前后需要个人支付较高培训费,甚至还要去贷款的这种情况,务必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诈骗陷阱,造成财产损失。

    谨防招聘诈骗套路多

    虚假承诺“画大饼”,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成立“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设置种种套路,引诱求职者上当受骗。

    没找到工作却背上贷款


    记者登录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与“招聘”相关的投诉结果近1.5万条,其中不少涉及招聘公司虚假宣传、就业培训机构坑害求职者。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33.6%的受访者称亲身经历过招聘诈骗,29.7%的受访者表示亲戚朋友遭遇过招聘诈骗。

    “招聘专线司机,月薪一万元起。”今年2月,来自广西南丹县的杨元(化名)在某招聘网站看到一家物流公司招聘货车专线司机,月收入让人颇为心动。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想跑该专线需要用司机自己的货车,若没有货车,则需要在公司贷款购买。

    在公司工作人员不断“游说”,承诺货源充足、保证高薪之下,杨元向金融公司贷款7.96万元,以12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货车。

    之后,杨元没有接到任何生意,这才得知,根本没有所谓的专线,公司也未向他提供其他货源。杨元才意识到被骗——不但没找到工作,还背上一笔贷款。目前,杨元已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警方已经开始介入调查。

    此外,培训贷也是招聘骗局中的惯用手段。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周平(化名)向记者反映,他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条短视频运营工作的招聘信息,对学历和工作经验等无要求,工资保底4000元。小周应聘被告知,工作前需要进行三个月的培训,费用为19800元。公司称,培训结束后负责安排工作,培训费可办分期贷款,届时用部分工资还贷。

    试听两天课程后,小周签下了贷款合同。但培训课程结束后,公司工作人员只是在班级群里发送招聘信息,具体岗位仍需自己去应聘。最终,小周不仅工作没着落,而且欠了债。

    近期,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招聘诈骗案件,犯罪团伙利用被害人对证书性质的认知偏差,以高薪职位为诱饵,以必须持证上岗为由,骗取“学习证明”费用。从2022年4月至案发,该犯罪团伙骗取涉及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南、甘肃、重庆、云南、广东等地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


    将求职者一步步引入圈套


    记者调查发现,诈骗者用各种手段引诱求职者“上钩”。

    虚假承诺“画大饼”。不法分子以低门槛和高薪为诱饵,等求职者上门后再许以各种虚假承诺,将求职者一步步引入圈套中。

    “我们是正规公司,工作时间自由,赚钱由你安排。”“您可以完成超级任务单,奖励很高。”“赚了钱都是您的,输了钱由公司赔付给您。”……四川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运营的“熊猫反诈”微信公众号公布一起案件,四川雅安市的王女士春节后找工作时被骗子抛出的各种赚钱“美好前景”套牢,在对方步步诱导下,被骗走21万元。

    办案人员介绍,骗子伪装成企业招聘人员,给求职心切的王女士“画大饼”,邀请她做简单任务并立即给予小额回报,取得信任后加大任务金额,编造各种理由让她充值下注、连续刷单,直至银行卡余额不足,想提现却失败了。

    有的玩“文字游戏”,设苛刻条件。招聘公司虽然许下种种承诺,但在合同中设置苛刻条件,致使求职者在后期发现公司未兑现承诺时,也难以从合同中找到维权依据。

    有的成立“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据记者了解,在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近期宣判的招聘诈骗案中,被告人刘某、雷某在某商业广场内成立空壳公司,假借用工单位名义,在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其余被告人冒充公司业务员联系应聘者,通过虚构出的岗位诱导被害人参加培训,并进行虚假面试,最后以停止招工或面试未通过为由淘汰求职者,从而骗取大量培训报名费等。

    广西东方意远律师事务所律师丘新颖向记者表示,有的受害人发现被骗,但无法知悉诈骗方的具体身份信息,没办法通过诉讼在法院立案,常常陷入维权无路、求助无门的局面。


    多方发力打击招聘诈骗


    针对招聘诈骗频发,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三部门发布求职招聘十个典型陷阱防范提示,帮助求职者有效识别骗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受访人士认为,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健全求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保障求职市场健康发展。

    北京颐合中鸿(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秋红受访时说,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活动,指导和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审查制度。各平台要加强对招聘单位的资质认证和信息发布人员的实名认证,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招聘企业红黑榜制度,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行政许可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之间的沟通衔接,健全相关部门信息交换机制,指导和督促网络招聘平台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形成监管合力。

    那生活中常见的招工骗局有哪些?求职者应该如何识别?一旦求职者遇到诈骗,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1、虚假招聘信息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求职者,让其提供个人信息,并交纳“保证金”“培训费”等费用。一旦求职者交了费用后,对方就会消失不见,或者以“面试未通过”“企业倒闭”等理由搪塞,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2、招聘“黑中介” 

    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者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

     3、押金诈骗

    求职者在面试或入职前,一些企业会以各种理由收取押金,然后以各种理由拖延返还押金时间,从而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何远彬:求职诈骗无一例外,就是在你去应聘这家公司的时候,同步就让你交纳不等甚至一些大额的费用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求职者警惕了,因为正规的企业是不会在你应聘的环节上让你交纳各种明目的费用的。

    法官提醒,对于那些待遇好、门槛低,招聘人数众多,招聘流程简单到“离谱”的岗位,求职者一定要高度警惕。如果入职后发现所在公司从事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更应第一时间离职并报警。

    如果遭遇招工诈骗,求职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主要目的是什么?

    一、向当地公安局报案,让警方介入调查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如果求职者怀疑公司或雇主存在不合法行为,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三、如果求职者在招工过程中被欺骗或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可以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举报。

    四、求职者还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