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就业中心

    联系方式:0816-6357158

    工作邮箱 : 2483455709@qq.com

    绵阳:涪城区机场东路83号 知行书社 

    梓潼:梓潼县永利街929号学工部3层

    就业举报监督电话:0816-2390321

    校企沟通工作QQ群:568195226


    就业指导
    裁员潮下,应届生如何寻找新机?
    发布日期:2023-06-06 出自:就业信息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浏览次数:3414次 【打印】 【返回

    春招还没结束,互联网的裁员潮却一直此起彼伏,一片风声鹤唳的景象:


    对于大厂充满憧憬和向往的应届生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甚至有些人已经在亲身经历人生的第一次被裁和再一次的“毕业典礼”。

    为什么会出现裁员的情况?


    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发展的二十年中,将传统的消费形式进行360度的改变,从而引领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环节,吸引了大量用户,铸就后面的互联网造富神话。


    盆满钵满,日进斗金的同时,泡沫也在不断滋生。


    不是所有开发的项目都能赚钱,很多项目在启动之初就没办法精准预测后续的发展,但为了不断扩大商业版图,攻占用户,只能在前期大量投入资金把人招募到先干着,但长期没有收益的业务,钱总有烧完的时候。


    其实不光是互联网行业,所有的行业都一样。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 告诉我们任何行业都跟人一样,有生命期限的。


    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当走过辉煌,进入老化衰退的阶段,行业就会入不敷出,无法承担冗余人员开支的企业,只能无奈选择裁员。

     

    还有一些启动的一直没有赚钱却要不断投入的项目,因为能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不能造血却要长期输血,最终难免终结该项目,之前招募的员工难逃被裁的命运。

     

    所以,裁员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个较为常态化的环节。

     

    再加上现在疫情没有消停,经济萎靡不振,通货膨胀,物价高企,今年毕业生超过千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场新人该如何选择,才能不会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呢?

     

    建议应届生可以从这几点入手:


    第一, 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拓展求职方向。

    目前,中国经济正从追求简单的高增速向追求高质量转型,因此各行各业都进入了调整重塑的阶段,《“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提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以新兴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融合型人才为支撑,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因此各行各业对数字化人才需求明显上涨。

     

    比如:数字新农业领域

    再比如:信息科技和智慧医疗领域


    2022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两新一重”建设项目,分别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一重”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涉及行业有5G信息、新能源汽车、建筑工程、交通、水利、铁路等。

     

    这些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一定有较大的用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用担心进入后遭遇裁员的风险。

    第二,了解市场经济动向,针对人才市场的K型分化,向需求增长的岗位靠拢。

    图片来源于科锐国际发布的《2022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需求下行的岗位要么是行业发展天花板不高,限制太多,要么人才济济已是一片红海,就不要去挤破头走独木桥了,看一下自己能不能争取往需求增长的位置去。


    有需求的地方还处于不饱和状态,才不会出现裁员。


    还有人会说,这些需求增长的岗位和本人专业不匹配啊。


    那要怎么办呢?


    第三, 需要持续的学习。

    产业革命不断升级,新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毕业生就业大潮中“多技能”往往抢占先机,“复合型”专业背景成为未来的就业保障。


    尽可能提高办公效率,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储备优质人才,寻求利益最大化,节约用工成本,高端机器、智能化应运而生,使用劳动力越来越少,录用“复合型人才”就成为众多企业非常理想的选择。


    中国复合型人才培养协会认证委员会(CCTA)认为,对个人而言,职业能力是劳动者最重要的竞争力,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知识复合、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


    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想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目标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兴趣拓展相关专业技能,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趁年轻,赶紧行动,让自己快速从单一型人才往复合型人才转变吧。


    最后,要注意稳中求进,增加自身对外部风险的抵抗韧性。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公布过一些数据,我国约有5.6亿人在银行的存款为零,就算是那些在银行有存款的人,其中高达95%的存款低于2.4万。

     

    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104元,相当于上半年每个月工资性收入只有1684元;这样的收入,显然只够维持基本生活,想存钱真的挺难。

     

    而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有多达54.9%的大学生赞成超前消费,但大学生大多都是依靠家庭供养,自身没有经济能力的。

     

    太平盛世出生的年轻人,在经济一路向好的大环境下长大,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也习惯了“精致穷”的月光生活方式,流行使用花呗、京东白条、度小满等APP。

     

    这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以下经济危机:

     

    1、信用消费贷无下限,最后负债累累,严重者连累亲友,众叛亲离。

     

    2、物质欲望不得节制,养成消费恶习,失去艰苦奋斗的能力。

     

    3、特殊情况比如父母急病拿不出医药费,想提升个人技能拿不出学费。

     

    4、遇到五年一遇十年一遇的投资良机,但是手里没有余粮,只能干瞪眼。

     

    千万别贪图一时快乐上杠杆消费,最后爽是爽到了,钱却没了,人还在。

     

    怎么才能抵御风险呢?

     

    简单说,就是不要超前消费,控制个人物欲,养成勤俭储蓄的好习惯。

     

    除了储蓄钱,还要注意储蓄个人健康,强健的身体才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保障,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良好的日常作息规律,不透支自己。

     

    总之,人生不是完美无缺的,生活必将多多磨难。

     

    新人离开温馨单纯的校园环境,面对着波澜诡谲的职场,难免会忐忑,只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要局限于父母之言、所学专业和眼前利益,努力自我塑造,未来就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